第23讲 中文的包容性和日语的细分性(2007.8.30)
在学习日语中、很难掌握的内容中有授受动词。中文中简单的一个“給”,在日语中就分成「あげる、くれる、もらう」,而且还分成「やる、さしあげる、下さる、いただく」。即根据不同的对象,有7种“給”。其他还有「頂戴する、授かる、承る」等意思类似的词汇。在学习过程中把头脑搞得乱乱的,所以有的人说,学习日语就像掉进沼泽里,无法向前进展。
这个7种的“給”有许多条件。在我教课时首先考虑3个基本条件:“方向”“主語”和“双方的关系”。
所谓“方向”是考虑物资的移动方向。即物资从自己口袋出去(あげる)[向外],还是进来(くれる・もらう)[向内]来区分。
“主語”是考虑物资向内的情况下,是给方做主语,还是得到方做主语的问题。「くれる」用在给方做主语时,而「もらう」是用在得到方做主语时。
“双方的关系”是给方和得方的上下级、年长年少的关系问题。在「あげる」的情况下。对方是长辈,则用「さしあげる」,如果对方是小辈,则用「やる」。在「くれる」的情况下,对方是长辈,则用「くださる」,对方是小辈仍然用「くれる」。「もらう」的情况下,对长辈使用「いただく」、对方是小辈,仍然用「もらう」。
选择7种“給”的条件很清楚,但是把这些条件让初学者理解和掌握,是一件很费力气的事情。经过做大量的练习,才能掌握的。
“給”是比较极端的单词,但是分成2种的单词有很多。下面介绍一些词汇。
1)“借”。中文的“借入”和“借出”是同一个“借”,但是日文中是不同的, 前者是「借りる」,而后者是「貸す」。
2)“热”。中文里气温高和物体温度高都是“热”,但是日语中前者为「暑い」,而后者是「熱い」。
3)“味”。中文里用舌头辨別的感覚和用鼻子辨別的感覚都称为“味”。而日语中前者是「味」,后者是「匂い」。
4)“黒”。中文中不论色彩和光线不足都称为“黒”,而在日语中前者为「黒い」,后者为「暗い」。
5)“有”。中文中,不论人・动物,或者植物•死物,都说“有”。但是日语中前者说「いる」,而后者说「ある」。
6)“穿”。中文中指穿衣服时,穿什么都说“穿”。但是在日语中,穿上衣 是「着る」,而穿裤子和裙子说「穿く」。
大概还有很多,但是今天就说到此。此外还有自动词和他动词的不同,还有「こそあど」系統里「そ」(中称)、「あ」(遠称)的区別。日语是分得很细的语言从这些内容也可以看出来。不是没有规则,而是规则很多。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这些内容也是必须掌握的。
蜡炬成灰泪始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