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人们开始对重视个性产生关注,“尊重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有自己的兴趣、做‘想做做看’的事情,这就是尊重个性”的解释广泛传播。但这一情况的结果就是:教师苦恼失去了教授社会生活惯例与习惯的机会,造就了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孩子。所谓重视个性,意味着肯定 “没有两个人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存在。所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兴趣和价值观是理所当然”这种人生观的思考方式。
(省略)
孩子的兴趣每天都可能变化。但是如果缺少了以某种形式了解这一对象(兴趣)的机会,也不会有兴趣。小学生的经验范围还是很狭窄的。所以,比起泛泛的等待(产生兴趣的)机会,莫不如给他们创造形成兴趣的体验和机会,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手头没有你的原文,但是根据原文上下的内容,我判断你把原文中的“待つ”误认为是“持つ”。翻译时似乎离开了作者的原意。你再看看。当然,也许原文印刷时就有排版错误。)
蜡炬成灰泪始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