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这种行为,最终是面向不特定的多数读者的。不过,在这一过程中其实也有一些段落是面向非常具体的读者写作的。
以我为例,实际上在写作过程中会意识到第一个读到原稿的读者是我的责任编辑。从某种意义来说,也有相当部分是写给编辑看的。编辑觉得无聊、我的劲头也随之下降,这种情况实际上也是有的。反过来说,我认为编辑是相当重要的工作。(你查一下‘それくらい’的含义)
(省略)
我在大学教学的时候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个学生会经常来问问题,而且问题都很有意思。我渐渐觉得“这个学生很有潜力”。当我期待他在期末会写出什么样的报告时,结果报告写得非常无聊。原因可能是这样的。在提问的时候,这个学生是在向具体的对象——也就是我——讲话。这个时候对话参与者思维被刺激、自己想到有趣的论点。但是一旦到了写论文的时候就进入必须按照一般看法来写的状态,一旦这样,想法马上就僵化了。
书也好,论文也好,虽然文体常常搞不清最终是面向谁讲述,但它们当中一定需要有(和读者的)对话。也就是说,我认为如果不是想向别人讲述的内容,即便写出来了也是没有意义的。
蜡炬成灰泪始干...